伴随着基层诊疗量提升,但同时药品配备种类偏少、上下转诊用药衔接不够顺畅也在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药问题,一些地方已在破局。
9月29日,广州市卫健委发布消息称,目前广州全市已有10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一类门诊特定病种(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服务,优先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签约居民提供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流转服务。其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在加快调试,预计今年年底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这一便民举措的落地,源于广州市卫健、医保部门近年来的系统性谋划与协同发力,通过“强基层、优签约、破痛点”三步走策略,逐步打通基层用药“最后一公里”。
为保障参保人的用药需求,广州市医保部门先行先试,近年来先后将“双通道”药品、普通门诊及一类门特药品纳入外配处方医保统筹结算范围,即定点医疗机构“应配尽配”院内药品的基础上,对于参保患者急需但本院暂未配备的药品,医保医师可开具外配处方,通过广东省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至“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参保人可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凭处方买药”功能,在线查询处方、自主选择药店、完成支付并享受药品配送上门或者自行到店取药。
今年,为更好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的问题,广州卫健、医保部门深化联动,重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外配处方业务,优先保障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一类门特用药需求,以“处方流转”补充基层用药供给,更好满足了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用药需求。
据统计,已开通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种类平均增加约200个品种,3000多个品规,慢性病处方药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广州市累计已有约15万人次享受医保电子处方外配服务。
据悉,广州市外配处方流转已覆盖广东省指定的“双通道”药品、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药品及一类门诊特定病种药品。慢性病参保人在“家门口”的定点零售药店直接取药,或通过快递配送上门,并同步实现医保统筹结算。
广州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广州市将持续跟踪服务运行情况,根据群众需求动态更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内药品目录,加速推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服务实现全覆盖,确保患者在“家门口”能获得稳定且确有需要的药品供应,努力让“家门口看病、配药在身边”成为居民的福音。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林志吟
相关阅读目前台风中心正远离广深,但中午之前都是风力最强时段
114 09-24 11:20这只是旺季的开端。
192 09-18 18:09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跃居榜首。
70 09-01 15:27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用三年左右基本建立长护险制度。
226 08-27 21:02工业投资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快速增长10.2%。
0 08-27 14:3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